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一。专家预测,2017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为4.9万亿元,2021年将达到12.9万亿元。
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健康产业前景广阔,但具体到操作层面仍有不少问题。比如,虽然我国在健康管理领域的探索已持续了10多年的时间,但始终没有找到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模式,更无法提出完整系统的健康管理方案。要想实现健康管理,必须覆盖人的监测、跟进服务,并据此提出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真正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健康管理“闭环”。
提供个人健康解决方案,从健康教育、预防干预、智能监控、分级诊疗等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健康服务进行“闭环式”的科学生命管理。
什么是分级诊疗制度呢?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按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便捷的双向转诊,从而建立科学有序的诊疗秩序,确保病人得到适宜治疗。简单概括就是建立“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有序就医格局。
平台基础业务系统包括远程会诊服务、双向转诊服务、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等。
远程会诊功能:为双向转诊提供实时支撑,协助基层首诊医师判断病人是否需要上转,持续跟踪管理下转病人,提高基层医师的诊疗水平。
双向转诊功能:依托于远程会诊和健康监护数据判断是否发起转诊,实现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上转、下转和回转。
远程健康监护系统:实时采集出院康复和慢性病患者日常生理指标的监护,同时这些数据进入居民健康档案供平台上各大医院共享使用。
应用支撑系统建设与医疗机构现有各信息系统(HIS、LIS、PACS、EMR)的数据交换及接口设计等。
平台架构:
信息服务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由远程健康监护、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等系统组成,远程健康监护系统提供会诊和双向转诊以及日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日常生理指标参考数据,供平台中共享使用;远程会诊系统为双向转诊决策提供实时会诊支撑。平台网络支持依托于远程会诊基础网络支持平台,连接各大医院,实现专网内的远程会诊与双向转诊应用。同时,会诊网络与移动互联网相连,将远程健康监护的反馈数据在各大医院间实时共享。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哪些好处呢?
1、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有序分流,使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解决,缓解城市三级医院的就医、诊疗压力,使得城市三级医院集中优质医疗资源去为疑难重症患者服务。
2、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能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大部分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3、能够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缓解三级医院“三长一短(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候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而医生问诊时间短)”的现象,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对提高医疗质量、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都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建立个人智能健康管理,平台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构建二次诊疗、互联网诊疗、双向转疗、绿色通道等一站式服务体系,从而保证健康管理的精准性。“医联体”分级诊疗联服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层级的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确保健康管理可以“摸得到”“看得见”。